全球半导体在2024年呈现出渐进式复苏,不同下游领域的需求表现则显著分化。消费电子经过逾一年半的库存消化后,终端需求温和抬升,AI需求成为最大看点,也是市场炒作的主流方向,而工控产品仍然处在去库存状态。
本轮半导体周期景气度远未达到顶峰,A股半导体上市公司的收入增速明显高于利润增速,反映出盈利增长尚有空间。
2025年半导体行业最大看点无疑是AI终端应用繁荣,哪些产品的渗透率将加速提升,并带动相关企业的业绩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另外,伴随着半导体周期景气度渐进式复苏,我国半导体行业自主可控亦是2025年一大投资看点,过去五年A股半导体企业数量快速攀升,覆盖晶圆制造、材料、设计、设备、封测等各个环节。
半导体企业利润增速仍待向上修复
2024年国内半导体市场复苏的节奏与全球同步,除了AI处理器等高端芯片需求受到抑制外,整体市场增长还是较为明显。同时国内对海外芯片的需求也在较快提升,芯片进口规模上升较为明显,其中进口规模较大的两类分别是微处理器和存储产品。海关数据显示,10月当月,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额为343.19亿美元,同比增长10.28%;其中微处理器和存储产品进口增速分别为9.69%和20.61%。
展开剩余76%半导体产业链上市公司在今年收获业绩复苏,月度收入持续创出新高。第一财经记者统计财报显示,有42家半导体企业前三季度的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增速达100%及以上,龙头股汇顶科技(603160.SH)、韦尔股份(603501.SH)的增速高达20.41倍、16.65倍,较前两年明显修复。
进一步看,整个半导体板块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中位数值为18.6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增速中位数值为6.6%,相差12个百分点,即多数半导体企业的收入规模显著复苏,但在周期景气度未明显提升且部分产品仍受去库存影响下,企业盈利能力仍具备提升空间。
行情方面,今年前九个月半导体指数大多数时间的表现较为低迷,直到9月底,半导体走出过去两年以来最强劲的行情,市场资金围绕AI、自主可控的核心标的反复做文章。截至12月19日收盘,Wind半导体指数报3709.29点,年涨幅18.19%,涨幅排名Wind二级行业指数第十名。同期,美股的费城半导体指数的涨幅为19.05%。
半导体板块197只股的总市值合计为4.83万亿元,年内累计增长1.08万亿元。有70只半导体股年内累计上涨逾20%,跑赢上证指数、沪深300等主要指数。其中,45只半导体股的年涨幅超过30%,8只股股价翻倍。寒武纪(688256.SH)、润欣科技(300493.SZ)、上海贝岭(600171.SH)的涨幅排名前三,分别达371.27%、249.65%、179.90%。龙头中芯国际(688981.SH)11月初创下历史最高的109.5元。
各类半导体子板块,包括逻辑芯片、材料、设备、晶圆制造、封测的龙头股都有不俗表现,唯独模拟芯片子板块遭到资金冷落。截至12月19日,申万模拟芯片设计指数年内累计下跌5.06%,表现垫底半导体所有子板块。龙头股卓胜微(300782.SZ)年内累计下跌30.94%,
“近两年国内模拟芯片上市公司数量迅速增长,加剧了行业竞争,不少品类出现低价竞争的情况,特别是在消费电子市场端,模拟芯片的同质化严重,德州仪器一度在去年下调了中国市场的芯片价格,以应对竞争加剧的情况,而低价竞争侵蚀了企业的利润。”一位半导体上市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说,“随着行业景气度提升,以及政策支持并购重组,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有望并购中小企业,加速行业资源整合。”
2025年继续“与AI共舞”
“与AI共舞”是2024年半导体行情的主旋律之一,产业链的核心标的表现亮眼,寒武纪年内累计上涨371.27%,领涨板块,12月19日寒武纪再创历史新高,报636.02元,总市值2655亿元;中科曙光(603019.SH)等十余只股涨幅超过50%。面对高估值,有相当部分投资者诟病寒武纪以7.1亿元营业收入(2023年)撑起了2600亿市值,股价增长全靠想象。
据彭博预测,美国三大云厂商(微软/谷歌/亚马逊)和Meta的资本支出总额将在2024年实现42%增长,并于2025年再度增长18%至2500亿美元。此外,苹果公司今年发布的iPhone16是对AI功能“小试牛刀”,有分析师预计苹果公司计划在2025年发布的iPhone 17将有实质性突破,包括本地AI处理能力、自适应学习功能、智能场景识别,有望带来AI手机换机潮。这些海外龙头的大手笔投入与研发能力,有望在2025年拉开AI端侧强智能的序幕,产品创新有望推动周期演绎。
招银国际研报展望2025年半导体行业指出,维持对人工智能长期增长的积极展望,在多轮投资周期中把握机会,产业链核心受益标的仍存在投资机会,包括AI GPU的迭代、AI应用的爆发,以及变现策略的实现等。
招银国际还表示,长期看好中国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趋势带来的国产份额提升机会。地缘政治风险的加剧,驱使各主要经济体将产业链发展的首要目标从提升生产效率转向保证供应链安全上。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可看作2025年的第二条投资主线。
今年11月,美国政府继2022年和2023年的10月公布一系列出口管制措施后,再次加码将150家中国内地半导体相关公司列入实体清单,包括晶圆代工厂、设备厂和芯片领域的投资公司。在此背景下,我国半导体自主可控将是长期趋势,有望为产业链相关受益标的带来市场份额提升的成长红利。
发布于:上海市